正在阅读:视频 | 一封家书抵万金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信息快递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视频 | 一封家书抵万金

转载 2020/12/16 15:35:01 发布 来源: 作者:佚名 41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达才村因溪而得名,
达才二字寓意贤达传家、英才辈出,
是一份美好的期许。
作为村里的一个名门望族,
达才黄氏在近代也走出了一位历史名人,
他就是黄孝敏

一封家书显忠孝


在黄孝敏故居,
一封残缺的家书引人瞩目:
“……我不日又拟去上海,
回来后一定回家一趟,
时间是在两个星期后……
你病完全是气血衰,
多吃点补血草药总好,
千万不可钱钱,命命,
视钱比命还要紧……”
这是黄孝敏在1931年冬写给自己父亲的一封家书。


俗话说得好:家书抵万金。
自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孝敏就义无反顾投身伟大事业,
摒弃富裕家庭,离妻别女,
一生都在为革命奔波劳碌,
直至1937年英勇牺牲,
他的足迹遍及上海、武汉、香港以及整个福建。


“入党后直至他牺牲,11年里,
父亲累计在家时间不足三个月。
1933年12月最后一次回家后,
就杳无音信”。
黄孝敏的儿子黄友赠动情地说,
“为了革命事业,父亲舍弃家业,
离开家时母亲怀有身孕,
直到他牺牲时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在黄孝敏写这封信时,
正值他肩负沟通联系中共福建省委与上海党中央的重要任务的时期,
正值福建革命中心——福州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开展之际。


从他生前留下的这唯一一封家书里,
我们看到作为一名革命者,
对国家、对革命,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为一个儿子,
对家庭、对父亲,拳拳的孝子之心。
这封家书彰显了一个革命家忠孝两全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舍身取义为革命


黄孝敏一心投身革命,一生轻财重义。
1932年12月,
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巡视连江,
指示把游击战争引向罗源山区,
开辟连罗革命根据地。
黄孝敏根据指示,
在飞竹、马洋等地建立工作基础,
联络20多个乡的贫苦农民并争取民团号兵作为内应。


在内应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
黄孝敏带领游击队一举歼灭飞竹民团,
缴枪12支,被服十几套及部分弹药;
接着又袭击洋柄民团,
使连罗边区地方反动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游击区域延伸到罗源境内20多个村庄,
实现了中心市委提出的把连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的预期目标。


1933年2月,
黄孝敏指挥游击队攻打连江下濂地主民团,
捉到团总谢信棋,获赎款1500元,震动了国民党当局。
但他没有留存一分一毫,
把这笔款项全部上交福州市委,
解决了市委经费不足的困难,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大公无私精神。

黄孝敏烈士福建中学毕业照

(右二黄孝敏烈士,左二陈宗远烈士)


1937年2月16日,
黄孝敏由于叛徒出卖被捕,
他在狱中表现得无比坚强,
不论是酷刑的折磨,还是高官厚禄的引诱,
他都无动于衷,
恪守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信念,
展现共产党人坚韧顽强的崇高意志,
守住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同年6月23日,

黄孝敏与闽中特委其他负责人共5位同志一道,

在福州西门外鸡角弄英勇就义。



英雄已逝,青山肃穆,绿水长歌。
达才村的溪水从黄孝敏烈士故居的侧畔依依流过。
每到初春,这里盛开的桃花,
仿佛对每一个来瞻仰故居的人们,
讲述着黄孝敏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长传后世的家风家训,
在鲜红党旗的辉映下,霞光满山,
绚丽灿烂,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供稿单位:驻省广播电视局纪检监察组,古田县平湖镇党委、纪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