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风展红旗如画 | 人在,号谱就在!当年与队伍失散的红军,留下了珍贵的“红军密码”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信息快递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风展红旗如画 | 人在,号谱就在!当年与队伍失散的红军,留下了珍贵的“红军密码”

转载 2020/12/16 15:42:46 发布 来源:三明市纪委监委、宁化县纪委监委、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17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宁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珍藏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

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本保存最为完整

没有任何缺页、漏页

正规出版、印刷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是国家一级文物

也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斗争史

红军军事生活及红军音乐的宝贵实物资料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展厅内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横式小32开本

内页20页,对折成40页

长21.8厘米,宽13.5厘米

用毛边纸黑油油墨印制而成

封面图案为:

两侧军号,鼓槌通过五线谱

紧紧连着红旗、五星、齿轮和两把交叉的枪杆

上面印着“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印”等三行文字

内页曲谱均采用五线谱编写任务密语

《军用号谱》内页曲谱

当时通讯设备不发达

吹奏号谱能够发布命令、

指挥战斗、振奋军威、安排生活等

仅行军作战号就有

“跑步前进”“停止前进”

“左翼增加”“右翼增加”

“向左包抄”“向右包抄”等等

可以说这是一部不能让敌军得到的“声音情报”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起到重要作用

立下汗马功劳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宁化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01

号谱的主人叫罗广茂

古田会议结束后

毛泽东、朱德率军进入宁化

1931年,年仅15岁的罗广茂投身红军

他虽然个头小,但中气十足

成了红四军第三纵队的司号员

老红军罗广茂(由罗广茂家人提供)

随后又被选派到

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

毕业时,学校发给罗广茂一本《军用号谱》

要求“人在,号谱就在”

随后,罗广茂被安排到朱德军长身边任司号员

吹奏号谱指挥战斗(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一次作战中,罗广茂不幸中枪

被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养伤

伤好以后,他与部队失去联系

可这本写满了红军机密的号谱还在他手上

要是让敌人发现

红军在战场上可能丧失主动权

罗广茂的家

于是,他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号谱带回家藏起来

途中,由于军号太过显眼

他不得不忍痛把号身丢掉,只保留了号嘴

到家后,罗广茂再三叮嘱母亲妥善保管

之后便躲到了偏僻的地方

靠木匠手艺做工流浪

以躲避敌人的视线

02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

解放后,罗广茂想要找回号谱

但母亲年事已高

怎么也记不起来放在了哪里

母亲过世后

号谱的下落成了罗广茂解不开的心结

号嘴便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有时独坐院中,罗广茂就拿出号嘴吹一吹

一次他的儿子罗云清想拿号嘴换糖吃

恰好被罗广茂撞见

他在饭桌上严肃地教育了罗云清

罗广茂捐赠的《军用号谱》和号嘴(左下)

1974年,因为连日大雨

罗广茂重新修缮院中谷仓

在谷仓底板上

意外发现有一块被油纸布层层包裹的东西

被钉得死死的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

原来这就是他找寻了三十多年的号谱

罗广茂捐赠《军用号谱》和号嘴的文物登记表 

那时恰逢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筹建

县里正在广泛征集革命文物

罗广茂在找到号谱的第二天

便将其与号嘴一起捐赠出来

为了验证罗广茂是不是真当过司号员

县里还专门找了一位音乐老师考他

结果,罗广茂不仅准确无误地

将340多首曲谱一一唱出

还能给大家详细地解释

红军当年作战、生活、部队番号、职务等曲谱

罗云清模仿父亲吹号的样子

03

上世纪90年代

经国家文物局近现代文物专家组鉴定

这本号谱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号嘴被认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一同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展出

向来来往往的瞻仰者诉说着

一个老红军横跨半生的拳拳之心

军号嘹亮(吴载文 摄)

令人惊喜的是

宁化师范附小的老师巫朝良

重现了这本旧号谱里的声音

他的学生

13岁的吴振宇和12岁的张子强

也能吹奏起床号、集合号等指令

他们说每次吹号

总会想起革命先辈奋勇杀敌的画面

有一种热血奔涌的感觉

宁化师范附小的老师巫朝良带着学生正在排练 

2018年10月

我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工作全面展开

阔别了33年的军号再次在全军奏响

这号声

是一往无前长征精神的延续

是闻号而动纪律意识的载体

更是不忘初心红色基因的传承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