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1931年6月,红三军团派钱益民率工作团进入夏茂,与沙县特别支部取得联系。官锦铨和陈能茂专程到边界将红军工作团带进了夏茂地区,驻扎在松林村,在夏茂周边乡村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农民参加红军,筹粮筹款,购买枪支弹药,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为创建沙县苏区打下基础。
1933年8月23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军东方军进入沙县作战,执行第二阶段作战任务。东方军进入夏茂地区,相继解放了夏茂、梨树、高桥及涌溪、坂山、洽湖、青州、管前、高砂等大片区域。在红军的支持下,中共沙县特别支部积极组织宣传发动,于8、9月份建立了夏茂区苏维埃政权,及梨树、涌溪、坂山、洽湖、青州、管前、高砂等乡苏维埃政权。
1934年1月10日,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军东方军第二次进入沙县。在攻占沙县城期间,以工作团为主导,中共沙县特支全力配合,抓紧时机,广泛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在各乡村恢复和成立基层苏维埃政权。攻克沙县城后,红七军团政治部派陈仁麒,负责组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马凤城出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至此,沙县成为中央苏区闽赣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县地域内有夏茂、前北(富口)、荷山3个区及所属27个乡苏维埃政权,占地域总面积的75.1%,苏区拥有居民15550户,占全县当时总户数76%;人口49500人,占全县总人口78.7%。
沙县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唤起民众觉醒,积极支持和投身革命,为中央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