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项目建设似与高温赛跑,同样热火朝天。
7月17日,在“风展红旗如画”主题陈列展厅,场景绘画、石膏板吊顶等工作同步进行,40多名工人加紧施工、挥汗如雨。
主题陈列展是展现三明红色历史的重要平台。项目自4月份进场施工以来,业主单位市博物馆坚持现场施工和资料收集两手抓,目前已征集红色革命文物100多件,现场放线、顶部喷黑、30%骨架组装固定等基础施工已完成。
还原红色历史,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在紧张的施工之余,市博物馆牢树精品意识,项目招投标、项目设计、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精品在“闪光”。中标的设计施工单位——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曾经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这是这个领域的最高荣誉。此外,展厅设计方案几易其稿,建设过程更是精益求精。
画家王学彪是北京人,担任场馆的场景绘画工作。最近,为了绘好“建宁大捷”,王学彪查阅了大量史料,充分了解当时地形地貌,当地人的着装、身高等要素,希望用手中的画笔让逼真的场景再现。“特别是描绘城墙这个细节,由于建宁城墙现在只剩一个墙根,我就考察福建周边的城墙样式,以200多米的半弧形城墙缩小呈现,要知道,北京的城墙可都是方方正正的。”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边是“悄无声息”的资料收集征集,市博物馆副馆长郑华表示,这是两项旗鼓相当的工作。
就在上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傅春旭带着4人组成的小团队,历时3天半驱车1000多公里,行程遍及11个县(市、区),深入各个战役遗址进行现场拍照取证。
为了拍到多维、清晰的图片,小团队坚持靠近再靠近,钻山坳、越杂草在所难免。
“拍照截取的17个点都在乡下,环境差点大家都能克服,更难的是原址发生了变化,要么分散了,要么建起了房子,好不容易拍来的照片有些能直接用,有些还得后期处理,工作量挺大的。”傅春旭说,就像石城阻击战战线很长,分散在多个地方,他们得一个个找出来,加上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语言不通,只能边比划边寻找。为了打造精品,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杨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