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风展红旗如画 |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逢源堂”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信息快递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风展红旗如画 | 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逢源堂”

转载 2020/12/16 15:42:47 发布 来源:今日永安网 作者:佚名 55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土地革命时期,三明永安市洪田镇曾为宁洋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至1934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多次进出洪田,进行穿插作战,为保卫中央苏区做了重要贡献。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在洪田镇马洪村廖家祠堂——逢源堂内。1934年8月,红一军团少共国际师曾在此驻扎,并作为临时指挥部,指挥参与小陶战役,留下了200多条红军标语。

逢源堂为廖氏祖房,修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属闽西风格。逢源堂大屋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5亩,从过道看过来山势像个活生生的龟。走进逢源堂,随处可以看见房屋的墙壁四周、过道、房间都有红军标语、红军漫画,这些标语漫画不仅密度高、时间跨度长,而且语言简洁凝练、气势磅礴,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活化石”,真实地记录了苏区创建、巩固与发展峥嵘岁月,印证着红军的足迹和留痕。

1934年8月,为了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一军团奉命由江西挺进福建,以抵御敌东路军李延年部,在洪田、小陶交界的石莲山和矮岭地区展开了一场鏖战。这次进驻洪田的工农红军主力,声势很大,现洪田镇所管辖的大多地区,处处都有红军的营地。

标语是红军的“第二武器”,是红色文化的“活化石”。永安市整合洪田镇马洪村原“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逢源堂”和“战时红军医院旧址——作求堂”的资源,建设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它是福建省首个实体性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厅以展板、红军标语真迹、永安红军标语电视宣传片等形态,辅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全面、生动展现我党我军在那血与火相互交溶的各个阶段所创造的红色文化经典——红军标语。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已成为永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及党史教育基地。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