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清流县是著名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清流留下光辉足迹。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
日前,记者来到林畲镇红军工农夜校遗址,只见遗址的正厅内摆放着整齐的课桌椅,当地村民正在参观遗址内的展板。红军工农夜校原名“润晖第”,总占地面积1900多平方米。1931年6月,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之后,红四军十一师在林畲驻扎期间,在此开办了这所工农夜校,由文化知识和政策水平较高的红军干部授课,帮助普通的红军士兵和地方工农干部识文断字,认识革命道理。
林畲镇林畲村村民 大四学生 邱崎浩 :从这个红军夜校我了解到关于红军革命的许多知识,包括中华苏维埃精神还有苏区教育,在当时它的一些课程的设置,包括那个时代在这里的伟人他的教育方式。让我更加坚信了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强支柱。
除了保留完好的工农红军夜校外,林畲镇域内还保留现有福建省内最为完好的毛泽东旧居(诒燕第)以及红军医院、红军桥、红军井、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等一批红色文化遗址。近年来,林畲镇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做好对红色遗址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坚持走“红色+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将林畲镇打造成红色旅游康养小镇。
林畲镇镇长 赖旺发:一个方面就是做实四篇文章,有效整合镇里的万亩茶田、千亩桂园、白芹冷泉、四季花海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去年我们招商引进建成的初心小镇,这个“党性+”的龙头项目来带动我们整个红色文化以及全域旅游,开辟一条红色引领乡村旅游发展的红绿蓝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长校镇是我县在册烈士最多,长征前红军集结地之一。1931年1月——1934年10月,红军101团红三十四师101团部就设在长校镇长校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推翻封建统治,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和建党、建政工作,相继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和里田苏区政权,并动员18至40岁的公民编入赤卫队开展游击战争,保卫苏区。
县纪委退休老干部 长校村村民 李天祥:当时红34师101团从连城四堡到我们长校一带,来这里住在这个房子,(来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发展红军,组织地方武装。当时这里还是苏维埃政府,有赤卫队、游击队都在这里驻扎。
据了解,长校镇现已发现红色遗迹遗址10处,红色文物10多件,红军标语70多条。随着岁月的流逝,101团部旧址部分木结构腐朽,院落破败,为了保护好这一红色文化名片,长校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
长校镇镇长 吴建坤: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红色标语、故事、童谣等资料收集工作,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策划线上线下宣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做好红色旅游规划发展,打响长校“红色政权实践基地”特色品牌。
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修缮红色旧址,全面升级周边配套设施。目前,以林畲毛泽东旧居为核心的林畲红军史迹群、以里田朱德旧居为核心的里田红军史迹群已完成初步修缮并对外开放。
县老区办主任 陈先根:下一步,我们还将主动与国家、省、市老区部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做好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在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全面加快推进我县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