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警惕消费陷阱!来看看三明这几起典型案例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信息快递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警惕消费陷阱!来看看三明这几起典型案例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2/03/16 17:24:12 发布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34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网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购物消费遇上霸王条款

预付消费遭遇闭店跑路

……


遇到这些消费陷阱,

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据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度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分析报告:去年,市12315热线、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登记投诉举报咨询22551件,其中投诉7305件,举报4688件,咨询10558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90.2万元。在投诉类别中,质量问题、合同问题、售后问题这三类占投诉总量46.97%质量问题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




预付卡消费:

你要商家的优惠  商家要你的本金


在健身、教育、美容美发、餐饮等行业,到店消费先充上个几千元,不仅能享受到预付折扣,也减少了日后花钱的“疼痛感”,因此,预付卡消费在服务行业屡见不鲜。但又常常出现更换商家负责人、疫情闭店、卷款跑路等情况导致钱款无法退回。



01

市民李先生在明溪某超市游乐场充值上千元的储值卡,钱还没用完,游乐场就更换了负责人和名称。新负责人称对原充值情况不了解,因此不负责。后经执法人员多次与原经营者沟通协调,李先生最终拿到了卡内余额退款。
02

爱美市民刘女士在清流县某美发店购买6000元的脸部祛痘服务,店铺声称,一直护理到祛痘成功为止。林女士只做了两次护理后就因怀孕暂停,后来再去,店铺却告知她时间太久了,当初的祛痘技师已辞职,无法继续护理。
03

去年10月,市民林女士在沙县区某培训机构一次性缴纳近万元,为孩子报了记忆力培训课,该机构承诺由北京专家授课并保证效果。后因疫情原因,只上了五次课,机构就停办了。培训机构负责人称后续课程由网上授课方式进行,因此拒绝退回剩余款项。退费无门,林女士只好投诉到12315请求帮助。


消费者在体验预付式消费服务时,务必谨慎,尤其消费金额比较大的,切记不要被所宣传的大幅优惠灌下“迷魂汤”。有些商家一旦得手就卷款走人,给消费者维权造成很大困难。



“零元购”“免费送”?

天上只会掉“陷阱”


搭建的舞台、高大的音响、手持话筒的主持人、混进人群的托……这样的场景市民都曾遇见。免费得手机、学习机,只要你买一个大几百的套餐或学习卡。而这些看似高价值的电子产品,只不过是一两百甚至几十块的山寨货。



01

去年9月,市民刘女士在永安某易购网购买学习机,后发现实际功能与商家宣传不符要求退款。原来,活动经过品牌方授权,以现场领取礼品为名,推广学习机,但在宣传过程中存在问题,误导了消费者。
02

2021年来,有多位消费者称:在市区某处,为了答谢新老客户,通过“砸金蛋”,可“零元购”免费领取价值3000元手机,但在办理购机手续时,商家要求办理分期贷款业务,每月缴交套餐费138元,交期3年的费用为4968元,远超于商家所声称的手机价值。同时,如果未及时缴费,甚至会深陷小额贷款 “利滚利+违约金”和暴力催收。


所谓优惠或免费,只不过是商家为了放长线钓大鱼的噱头。遇到这种情况,谨记“天上掉下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即使产品真的很好,也要在掏钱之前先冷静思考是否真正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切记勿贪小便宜,这样“陷阱”就永远坑不到你。



直播带货成时尚 

 高流量的背后有问题


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直播带货成电商新模式。但高流量下的产品质量、售后、虚假宣传、数据造假问题不仅直接影响消费体验,也损害了商户利益。



01

去年8月,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投诉:某直播平台销售的宁化豆腐皮和山茶油均无任何标签信息,被投诉人张某某在直播中虚构生产企业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号,违反《广告法》,构成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没收在架豆腐皮、茶油,并处罚款。
02

去年10月,市民曹先生通过淘宝平台,向建宁县某莲业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几包莲子,到手后发现里面有一根头发丝。由于产品已经拆包,无法判定头发丝是哪个环节进入到包装内,所以无法定责。经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调解,商家愿意全额退款。


消费者网上购物,无法接触到商品实物,只能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介绍等途径了解商品信息。网上商家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甚至偷梁换柱、以次充好,频触“红线”。因此,网购时,要选择可靠的网购平台和证照齐全可信赖的商家,不要轻信“网红效应”,收到产品时,仔细检查产品包装上的有关信息,避免受骗。



避开上述这些“坑”,消费才能更安心。如果遇到需要维权(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的情况,可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在全国12315平台进行线上投诉举报(网址:www.12315.cn ),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全国12315平台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还可以拨打消费争议地所在地市场监管局保消机构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编后语:种种案例表明,依靠商家的自律,并不能夯实消费者的维权路,健康的商业秩序,需要的是“执法必严”。相关部门应时刻将那些左拉右扯转着圈忽悠人的违法行为掐灭在萌芽之中,消费者也应当睁大双眼,多积累安全消费知识,多看多比较多留心,以免上当受骗,一旦被骗,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我们期待天天都是“3·15”。 

(记者  陈渴  通讯员  吴芳源  杨珺)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