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着位于市委礼堂主会场的一声号令,全市11个县(市、区)和生态工贸区、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开工现场,鞭炮齐鸣、礼炮并响。13块令人激动的方格画面,汇聚在会场中央的屏幕上,共同激荡起推动发展的最强音浪。 4月11日上午, 三明市2022年第二季度 重大项目“云开工”活动举行。 总投资372亿元的75个项目, 通过视频连线形式同步开工, 再度擂响我市大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的战鼓。 从4月7日举行“抗疫情、稳增长”专场政银企对接会,15家金融机构对接50家企业,授信223.9亿元,到4月8日举行重大招商项目“云签约”,总投资520亿元的125个招商项目签约,再到此次的重大项目“云开工”活动举办,三明市委、市政府通过连续举办的三场活动,展现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要求的坚定决心,传递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鲜明导向,营造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聚焦、再聚焦, 突破、再突破! 项目建设的热情, 在“云端”碰撞, 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75个项目, 总投资372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 全市第二季度重大项目“云开工”活动现场, 亮眼数据令人振奋。 会上,11个县(市、区)和生态工贸区、经济开发区汇报了各自参加“云开工”的项目情况,以及参加2022年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的进展情况,集中展现了各地重点项目攻坚的新进展、新成效,也为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拉开了新一轮序幕。 从这次“云开工”的75个项目来看, 各地呈现出 “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75个“云开工”项目中, 平均投资额达4.96亿元, 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均为亿元以上, 23个项目的亩均税收预计可达65万元。 从项目结构来看,产业项目有62个、总投资322亿元,占比分别达82.7%、86.6%;产业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35个,涉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纺织、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项目9个,总投资3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社会民生项目4个,总投资1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亿元。 此外, 各地的“云开工”项目 还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产业导向。 各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立足县域特色经济,谋划实施了一批 “补链、建链、强链、延链”项目,与当地主导产业高度契合,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但是, 大项目、好项目等不来、靠不来, 只能实实在在地抓出来、干出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五比五晒”,打好“八大攻坚战役”的工作部署,我市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攻坚战役,始终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发扬“冲冲冲”的工作作风,下沉服务攻坚一线,真正把抓发展落实到抓项目上。 今年一季度,全市31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个市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分别超序时3.1个、5.5个百分点,固投延续良好增长态势。 这种务实的作风, 也贯穿于此次活动始终。 这场以视频形式延伸至全市各县(市、区)和园区的“云开工”活动,并不只是简单地摆数据、说成绩。清醒认识当前项目工作存在着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分析、认真求解,进一步推动项目工作落细落实,成为当天工作部署的重要部分。 如何从数量提升进一步转变为体量突破? 如何从项目签约进一步推动落地转化? 如何精准应对用地、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市委、市政府直面当前项目工作 存在的问题和症结, 开出一个个“处方”。 突出快、突出优、突出实,深入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三明推动项目工作,打好重点项目攻坚战役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开工拉满弦,奋战不停歇。 项目开工, 意味着攻坚更进一层, 站上了新的起点。 “抓项目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参与,个个都要出力。” “服务项目不分单位大小、不分一线二线。” “要坚持大单位有大贡献、小单位有新作为。” “要坚持把项目攻坚作为检验干部的考场赛场……” 活动现场, 质朴的话语, 激荡起铿锵的力量。 山区发展要靠自身“骨头长肉”, 就必须凝聚起这种上下一心的强大合力。 ▼ 到项目一线去,到企业现场去。市领导带头深入挂钩县(市、区)督促指导,对重大问题开展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下沉下沉再下沉,靠前靠前再靠前,真正把“脚底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现场“亮晒”、督查问效,切实做好项目跟踪对接,提高服务效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今年3月3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 同意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协调我市与上海建立对口合作机制, 三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以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为新起点, 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招引、落地, 三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必将更加高亢嘹亮。 记者:曾凤清 罗鸣灶 刘岩松/文 吴佳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