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宁化:身兼多重身份的“草帽河长”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信息快递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宁化:身兼多重身份的“草帽河长”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2/07/11 00:00:00 发布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作者: 31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小暑来临,漫步宁化县石壁镇生态河堤边,迎面清风徐徐,两岸垂柳依依,河水清澈见底,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映入眼帘。


“水越来越清,风景越来越美,我们的‘草帽河长’功不可没!”居住在河畔的群众不住夸赞。

他们口中的河长,便是石壁镇乡级河湖长——罗振宇。在河边巡河时,他总是身穿迷彩服,头戴一顶草帽,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草帽河长”。


(右:罗振宇)

实际上,

罗振宇却不止“草帽河长”这一个身份。

石壁镇的“河湖活地图”

时不时俯身看河、闻味,甚至还要捡拾垃圾……石壁镇每条河流、沟渠,每段小路都留下过罗振宇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也被当地群众称为“石壁镇河湖活地图”。

身为河长,他深知:要治河,先知河;想知河,必须得巡河。通过走村入户查看上下游水质,在全面掌握河道基本情况后,罗振宇发现,经过前些年的整治,养殖、农业污染等问题明显改善,但沿线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齐全,垃圾随意倾倒、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水源退化等现象依然存在。针对以上现象,他进一步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调研了解详细情况,整理《石壁镇河情台账》,建立镇级“水质档案”,并依照“水质档案”一一解决相关问题,对于短时间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县河湖长办汇报,积极寻求帮助。

拱桥村水南坑地势较高,处于供水管网末端。去年以来因降雨不足,出现水源退化,导致用水高峰期饮水用水紧缺,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罗振宇调查清楚原因后,马上向县有关部门汇报,数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开源节流,增加补充水源并对隧洞进行疏浚,改明渠引水为管灌,降低水厂日渗漏量,基本解决水源不足问题。

河湖污染治理的“福尔摩斯”

担任河湖长以来,无论天气如何,罗振宇都坚持每天早晚巡河,方圆几里的人都知道石壁镇有个好管“河”事的“草帽河长”。辖区内的河湖有什么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简直是当地河湖污染治理的“福尔摩斯”。

刘村村河段岸边有户村民私自在岸边新建了一处小型猪圈,以为没人能发现。但没过两天,罗振宇就知悉了情况,要求养殖户按规定自行拆除。然而,养殖户拒不配合。罗振宇前后上门10余次,对养殖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养殖户解决囤积的生猪。最终,养殖户同意拆除,沿河最大的污染源也就此消除。此外,罗振宇也一直奔走在宣传河湖管理保护理念的路上,创新“六进”宣传模式、拍摄方言版护河推广视频......

他孜孜不倦地用行动把老百姓变成一个又一个爱水、护水、亲水、惜水的助手“华生”,并逐渐探索出一条“全民治河”的新思路,将“自上而下的治河行为”转化为“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

紫色土上的“绿卫士”

“此山一无毛、二无皮、三无肉,只剩下光骨头(母岩)。”宁化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昔日的石壁也饱受水土流失之苦,一下雨,雨水就裹挟紫色土卷入河里,造成河水浑浊。

位于石淮公路沿线,紧邻客家祖地的江家村是典型的紫色土流失重点村。为加强江家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罗振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50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0余公顷,建设安全生态水系4.78千米。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项目区减沙率达到3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从1520t/(km²•a)降低到930t/(km²•a)。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建成“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乡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有效保护沿河两岸农田,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及生活环境。

如今的西溪像一条玉带镶嵌在石壁的大地上,与两岸百姓相偎相依,诉说着“与水为邻、人水和谐”的悠闲与静谧、富美与发展。

而在有着多重身份的“草帽河长”罗振宇眼里,护河的行动,不过刚刚开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张凌波 庄剑杰)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